食品安全油墨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防线。从美国的 FDA 严格管控,到欧盟复杂且细致的法规体系,再到中国新出台标准对全流程的规范,各国都依据自身国情与食品产业状况,构建了相应标准。这些标准虽各有特色,但核心皆聚焦于油墨的安全性、环保性,防止有害物质迁移至食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相关标准在美国,食品包装用油墨受 FDA 严格监管。FDA 法规旨在确保油墨在预期使用条件下不会迁移有害成分至食品中。油墨若被视为食品添加剂(多数用于食品包装的油墨属此类),其使用必须符合特定法规要求,如包含在食品添加剂法规、有效的食品接触通知(FCN),或属于法规阈值豁免范围。
依据 21 CFR 175、176、177、178 等法规,对与食品接触的油墨成分有明确规定。对于用于与含水和脂肪食物接触的纸和纸板的油墨,其成分需符合 21 CFR 176.170 规定 。油墨中的着色剂通常由 21 CFR 178.3297(“聚合物着色剂”)或针对纸张应用的法规管控,且依据法规豁免阈值、事先制裁或食品接触通知,着色剂才可能被允许用于预期用途。
欧盟食品安全油墨标准体系欧盟拥有一套复杂且严格的食品安全油墨标准体系。欧盟印刷油墨协会(EuPIA)针对印刷用油墨中的光引发剂颁布了《低迁移 UV 光引发剂许可使用名单》,并规定了相应迁移限量(SML)。例如,欧盟委员会食物链和动物健康常务委员会(SCFCAH)规定食品接触材料用的印刷油墨中二苯甲酮的特定迁移限量为 0.6mg/kg 。
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法规 2011/10/EC,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如 DEHP、DBP 等)的限值及特定迁移限量(SML)做出说明。在重金属方面,欧洲包材指令《2005/20/EC 法规》严格限制包装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其中铅、镉、汞、六价铬四种重金属总和不得超过 100ppm 。
中国食品安全油墨标准新进展2023 年 9 月 25 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 GB 4806.14 - 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该标准于 2024 年 9 月 6 日正式实施。
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及其形成的印刷油墨层。依据是否与食品直接接触,分为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和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在原料要求上,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的基础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 GB 2760 及相关公告要求;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的基础原料应符合 GB9685 着色剂纯度要求和其他基础原料要求,添加剂应符合 GB9685 及相关公告要求 。
同时,标准对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如重金属残留量、迁移物等)做出规定。迁移实验需符合 GB 31604.1 和 GB 5009.156 规定,标签标识也需符合 GB 4806.1 的规定,且油墨产品应标识产品类别,并在标签或随附文件中标明宜使用的印刷基材、印刷工艺及特殊使用要求等信息 。
其他国家食品安全油墨标准概览
- 瑞士:瑞士法规 RS817.023.21 V2016 在附录 6 的第 V 部分规定了 96 种许可使用印刷油墨中的光引发剂物质,并明确了其特定迁移限量(SML)要求 。
- 德国:德国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有严格管控,虽未单独针对油墨出台特定标准,但油墨需遵循德国食品和商品法(LFGB)等相关法规,确保油墨在食品包装应用中的安全性,避免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
全球主要国家标准对比表
国家/地区 |
法规名称 |
迁移限值 |
禁用物质 |
检测方法 |
美国 |
FDA 21 CFR 175.300 |
总迁移量≤0.01mg/dm² |
苯类溶剂、BPA |
GC-MS(10%乙醇模拟液) |
欧盟 |
EU 10/2011 |
NIAS需申报,重金属≤0.5ppm |
PFAS、邻苯二甲酸酯类 |
HPLC-QTOF |
中国 |
GB 4806.8-2016 |
邻苯类≤0.1mg/kg |
荧光增白剂、双酚A |
ICP-MS |
日本 |
JHPA标准 |
多环芳烃<1ppm |
甲醛、特定偶氮染料 |
LC-MS/MS |
印度 |
FSSAI 2023修正案 |
总迁移≤10mg/kg(非油脂) |
砷、铅、镉(≤0.1ppm) |
AAS |
全球食品安全油墨标准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升,以及科学研究对油墨中潜在危害认知加深,全球食品安全油墨标准呈现愈发严格趋势。未来,标准将更注重对新型油墨成分(如纳米材料等)的规范,以及对油墨在复杂食品储存、加工条件下迁移行为的研究。